洛陽市鐵木肯軸承科技有限公司
手 機:15896677299
固 話:0379-64310362
郵 箱:lytmk@126.com
地 址:洛陽市高新開發區潤升高科大廈
“高鐵”,在普通人眼里,是一個交通概念,是一條改變生活時空距離的通道。但對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(經濟開發區)而言,“高鐵”是一個全新的經濟概念,是一個謀求發展的重大機遇。因為,交通流就是經濟流。
金麗溫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進入倒計時,開啟了我們期待已久的“高鐵時代”,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。集聚區(開發區)作為全市生態工業主戰場、主陣地,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,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,搶占先機、率先行動,抓住機遇、砥礪前行,以晉升***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新起點,主動謀劃和迎接高鐵新速度、新經濟、新時代,努力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勇當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。
首先,要圍繞“融”字做文章。思想上能否破冰,決定著行動上能否突圍,沒有思想的融入就無法在觀念上真正接軌“高鐵時代”。高鐵之利不言而喻,但機遇之“花”往往在競爭中綻放,機遇之“果”總是被有準備之人摘得。面對呼嘯而來的高鐵時代,誰會微笑,誰會苦笑,誰會無動于衷,就取決于誰能主動把握、充分準備、積極迎接。反之,將痛失良機,造成歷史性遺憾。隨著高鐵駛來,大量的資源要素將向集聚區(開發區)匯集,我們的產業結構、經濟發展、社會管理也將發生讓人驚嘆的改變。面對全新的歷史方位、神圣的時代責任,需要思想的不斷解放,以開放視野、戰略思維、崛起意識,將集聚區(開發區)潛能充分挖掘出來,不斷釋放生產力,激發內生動力。領導干部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力量,面對高鐵機遇,更當身先士卒,全力置身于新一輪搶抓機遇行動中,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,扎實做好各方面工作,不辜負歷史發展的新機遇。
其次,要圍繞“擴”字做文章。按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觀點,交易成本的降低,是區域產業集聚的主要驅動力。昔日區位、交通條件不優的我們,將因高鐵的開通,迎來過去未曾有過的發展速度。對集聚區(開發區)來說,關鍵是抓好用好“高鐵機遇”,加快提升整體形象和美譽度,以交通優勢帶動資源優勢、產業優勢,把交通流轉化為資金流、信息流、技術流、產業流,***大限度擴大“高鐵效應”。要進一步夯實交通基礎設施,立足打通南北城交通“主動脈”,激活東西區塊“內循環”,啟動桐嶺路建設,加快南二路下穿高速公路工程、南七路、機場區塊進場道路、東九路以及富嶺西區塊路網項目建設,打造一個發達、健全的立體交通體系。要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平臺,重點加快推進機器人產業園、科技孵化器、生物醫藥加速器、弗瑞思新材料研究院等產業平臺建設,深入實施省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、省級生態化園區建設試點、省兩化融合綠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試點,努力建好省級智能裝備與機器人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,將集聚區(開發區)打造成為高鐵沿線優勢產業集聚和承接高端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。要進一步強化區域合作,積極融入、主動對接長三角、海西區,進一步深化與高鐵沿線城市各領域的深度合作,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向集聚區(開發區)流動。
第三,要圍繞“轉”字做文章。一個時代的來臨,就是一場變革的開始。處于爬坡過坎、艱難轉型期的集聚區(開發區),經濟發展新常態明顯,在新常態下,需要有新理念、新舉措、新方法,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,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,走經濟生態化、環境生態化、園區生態化道路,契合高鐵時代的新理念、新思維、新意識。
要繼續“向污染宣戰”,重點推動治污工作由59家重點企業向所有企業轉變,由治水向治氣、治渣立體治污轉變,堅決堵住排污口,努力實現廢水廢氣達標排放,固廢釜殘科學處理。要完善“1 2·X”生態產業規劃,深化土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,探索新型生態化、循環化發展模式。要以“三低”、“三高”企業(項目)治理為突破口,加快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,推動合成革產業通過改造提升向新材料方向發展,軸承、閥門等傳統制造業要突出“高”、“精”,提***益和貢獻率,整合各方資源,全力創建以節能環保裝備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。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,不簡單追求數量,更關注項目質量,落實“負面清單”、“三反***要”和“四優三不”等政策,大力清退低質招商項目。要深入實施“浙商回歸”,發揮僑鄉優勢和對臺合作優勢,擴大對外開放,優化引資結構。要注重招才引智,發揮技術優勢,引進和培養一批“國千”、“省千”等高層次人才。
***后,要圍繞“優”字做文章。高鐵時代,環境是“氣候”。必須把優化發展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形成“洼地效應”,讓人才、資金、信息等資源要素乘著高鐵來麗水,提升集聚區(開發區)核心競爭力。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***大力度壓減審批事項,擴大“零審批”應用范圍,努力營造***務實的政務環境、公開競爭的市場環境、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。要加強干部作風建設,著眼于推動黨的作風建設新常態,進一步鞏固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,以釘釘子的精神繼續抓好整改落實,推動作風建設制度化、常態化。要繼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,消除體制機制障礙,在更大范圍的資源配置中,釋放“高鐵紅利”,增強發展動力。
進入“高鐵時代”,對集聚區(開發區)發展來說,既會有“輕舟已過萬重山”的快意,同時也存在“一篙松勁退千里”的風險。因此,這既是一個謀求發展的新機遇,也是一場謀求發展的新戰役,需要我們認真梳理、鍛造集聚區(開發區)新優勢,在多層次、多樣化的城市合作體系中實現互利共贏。(麗水網)